关于头部几家机场的劫持检测已经做了详细的报告可以参考下:

关注 SpeedCentre: https://t.me/speedcentre
关注小众机场测评:https://t.me/sstrojan
本次报告所使用的测试文件请在 https://github.com/SpeedCentre/speedcentre-report-20251125 查看。
在机场横飞的年代,节点表现似乎越来越“好看”了——但这些指标,究竟是真实力,还是“劫持”出来的虚假繁荣?
本期 SpeedCentre 将和小众机场测评联手,基于最新观察数据,从 测速劫持 与 落地检测劫持 两大角度对部分主流机场进行评测,并从数据中推导出劫持策略。
注:以下内容仅供参考,所罗列的测试结果及数据仅代表测试当日水平,请理性看待。
🛫 一、什么叫“测速劫持 / 落地检测劫持”?
📌 1. 测速劫持:
现在整个机场圈都在流行通过测试机器人来衡量机场的性能指标,而下载速度测试是这一系列测试中人们关注较多的一个测试。
近些年来测试机器人的后端已经从几百兆家宽提升至数千兆带宽,现在一些大型测试机器人甚至专门有世纪互联这种10Gbps体量的后端专门去测试机场的极限性能。但是较高质量的落地的带宽可能不会很大,为了让机场的速度数据在这种大带宽后端下更好看,许多顶流机场便会使用“测速劫持”这一技术来显著改善节点在测速机器人速度测试中的表现。
当机场检测到测速机器人测速时候:
- 节点直接把这类流量「分流」到一批带宽更粗的落地;
- 让测速图和带宽看起来“漂亮很多”;
- 日常使用节点时,你走的是正常落地;检测到测速机器人测速时,就会把流量分流大带宽机。
表现出来就是:
📌2. 落地检测劫持:
当你打开 IP 检测站或者测速机器人在进行拓扑测试时,机场会:
- 把你通往 IP 检测网站的流量;
- 分流给高质量的落地。
- 目的就是:让检测结果看起来像“家宽 / 大厂 / 优质资源”。
当然,现在很多机场也会通过分流来进行 ChatGPT/Netflix 等对落地较敏感的网站进行解锁,和上述的劫持原理是相同的,但是分流解锁的目的是提升用户的日常体验,落地检测的目的仅仅是让出口 IP 变得好看,用户在日常使用时还是使用的是 IP 质量一般的落地。
🛰️ 二、测速劫持:两大联盟
先看表格
由于各家测速纷纷推出了无劫持测速,测速数据已经相对真实,因此这里我们只谈劫持策略,各机场实测表现请到各测速频道阅读。
🚀 1. Kirino 联盟:Linkcube / 花云 / 西部数据
从测速数据看,这三家 HK/SG/JP/US 线路,测速时几乎全被分流到 Kirino :
- 🟦 Linkcube
🇭🇰 HK / 🇸🇬 SG → Kirino #1:103.156.xxx.xx(TW)
🇺🇸 US / 🇯🇵 JP → Kirino #2:212.107.xx.xx(JP)
- 🌸 花云
🇭🇰 HK / 🇸🇬 SG / 🇹🇼 TW → Kirino #3:103.156.xxx.xx(TW)
🇯🇵 JP / 🇺🇸 US → Kirino #4:212.107.xx.xx(JP)
- 💽 西部数据
🇭🇰 HK / 🇸🇬 SG / 🇹🇼 TW → Kirino #5:103.156.xxx.xx(TW)
🇯🇵 JP / 🇺🇸 US → Kirino #6:212.107.xx.xx(JP)
很直观的几个点:
- 这几家的劫持落地相同地域都在一个/24里面,后缀甚至都是连续的。
- 区域划分非常统一:
HK/SG/TW → 统一扔到 TW Kirino
JP/US → 统一扔到 JP Kirino
🚀 2. AS208259 + AS400618 联盟:Amy / Imm / 奶昔
另一组,是明显的 HK AVENSTORE + JP Prime Security 组合,几家机场结构几乎一样:
- 💠 Amy
🇭🇰 HK / 🇸🇬 SG / 🇹🇼 TW → AVENSTORE #1 209.240.xx.xx(HK)
🇺🇸 US / 🇯🇵 JP → Prime #1 23.249.xx.xx(JP)
- 🔶 Imm
🇭🇰 HK / 🇸🇬 SG / 🇹🇼 TW → AVENSTORE #2 209.240.xx.xx(HK)
🇺🇸 US / 🇯🇵 JP → Prime #2 23.249.xx.xx(JP)
- 🍵 奶昔
🇭🇰 HK / 🇸🇬 SG / 🇹🇼 TW → AVENSTORE #3 209.240.xx.xx(HK)
🇺🇸 US / 🇯🇵 JP → Prime #3 23.249.xx.xx(JP)
特点:
- 和 Kirino 联盟一样,属于“一个落地池子供多家机场”。
- 节点分组、地区划分极其统一
仍然是 HK/SG/TW 归 HK 池,US/JP 归 JP 池;
只有库洛米在我们的测试中没有检测到劫持。
🌐 三、落地劫持:谁在“美化 IP 质量”
提示:许多机场都有前文所提到的分流措施,因此我们在检测时极有可能把分流误报为落地劫持。该测试仅用于推测可能的落地劫持,置信度较测速劫持来说偏低,实际情况请以日常使用体验为准。
🟦 1. Linkcube:
- 🇭🇰 HK 线:
香港 05–08 HKT / HK Broadband → DMIT
- 🇯🇵 JP线:
Softbank / NTT → Arteria / Internet Initiative(IIJ)
- 🇺🇸 US 线:
Kirino → Stacksinc / AT&T
- 其它地区:
Cloudflare → 非 CF IP
平时挂 CF Warp,检测时拉回来,让你看到“真实机房”。
🌸 2. 花云:
- 🇭🇰 HK / 🇸🇬 SG:未劫持
- 🇯🇵 JP:SoftBank / Arteria → StarLink
- 🇺🇸 US:美国高级 IEPL Kirino → AT&T
跟 Linkcube 的“ Kirino → AT&T ”如出一辙。
- 其它地区:Cloudflare → 非 CF IP
和 Linkcube 同套路:从 CF Warp 切回原落地。
💽 3. 西部数据:
- 🇭🇰 HK / 🇸🇬 SG / 🇯🇵 JP / 🇹🇼 TW:未劫持
- 🇺🇸 US:Kirino → Stacksinc
- 🇩🇪 DE:Cogent → Kamatera
- 其它地区:Cloudflare → 非 CF IP
🔶 4. Amy / Imm / 奶昔 / Kuromis:
- Amy:基本上未劫持
- Imm:基本上未劫持
- 奶昔:基本上未劫持
- Kuromis:基本上未劫持
也就是说:
- 即使测速时有切到 AVENSTORE / Prime Security 联盟,
- 但 IP 检测场景基本不专门改头换面,
- 用户看到的出口、运营商信息更接近真实。
⏲️ 四、SpeedCentre and 小众机场测评的发现和总结
1. 行业层面:
- “测速劫持 + 落地劫持”已经是部分机场的常规营销手段;
- 很多机场已经在使用成套的,十分成熟的劫持解决方案。
2. 给用户的建议:
- 在乎“真实体验/稳定”的人,不能只看测速,要多以实测体验为主,例如晚高峰 4K 视频、长时下载、游戏 RTT/抖动;
- 爱研究线路用户,看到 DMIT / IIJ / AT&T / StarLink 这些名字,现在得留点心了;
- 不要迷信任何一家机场单次测速、单次 IP 检测结果。
最后:
劫持本身只是手段,问题在于有没有把“营销出来的幻想”当成“真实体验”卖给你。
我们能做的,就是把这些手法拆出来摆在桌面上,剩下要不要为他们买单,是每个用户自己的选择。











